热线电话:400 004 5158

临港新片区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项目

一、主管部门

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二、政策依据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实施细则(2020版)》(沪自贸临管委〔2020201号)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服务业引导资金专项实施细则》(2020版)

2022年临港新片区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项目开始征集申报》

《临港新片区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三、申报时间

2022年全年开放申报,分批集中组织评审。

四、扶持政策

专题一 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征集并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方向技术产品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项目。重点征集支持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加强国产化能力、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国产企业发展、代表国家体现国际竞争力的技术研发项目。

专题二 智能化建设示范应用

征集并支持企业积极运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示范应用项目。

专题三 产业转型升级

征集并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专题四 高端装备首台突破

征集并支持企业在高端智能装备及关键部件方面实现首台(套、批)突破,以及企业和用户开展联合研制并协同创新。

专题五 高科服务业

征集并支持企业在生产性、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重点区域和新兴行业的项目建设、业务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等。

五、支持方向

支持对临港新片区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推动临港新片区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项目,优先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重点项目和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项目。配套支持国家和上海市立项的重大项目以及特定出资事项。

2022年临港新片区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申报指南

专题一 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方向技术产品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项目。重点支持新片区四大产业中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加强国产化能力、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国产企业发展、代表国家体现国际竞争力的技术研发项目。聚焦临港新片区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重点支持但不限于:

1、方向一 集成电路产业

聚焦第三代半导体、特色工艺、基础材料、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以EDA工具/关键IP、光刻机、光刻胶、大硅片、新型存储芯片突破为目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

2、方向二 人工智能产业

支持企业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统及基础软件、智能传感器等基础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支持企业开发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开源框架,建设以深度学习框架为核心的开源开放平台;建设用于人工智能的公开数据集。

3、方向三 生物医药产业

聚焦高端医疗影像、先进治疗设备、医用生物材料、医用诊断试剂和检验仪器、新基建融合医用技术和装备、新型生物技术及药物、五新化学药、生物治疗技术等方向,支持企业对具有重大临床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突破。分阶段支持新药与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临床研究;支持已获得药品上市许可、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的委托生产。

4、方向四 民用航空产业

围绕发展大型客机、航空发动机、无人机和微小卫星等聚焦前沿科技研发,支持企业以核心基础零部件(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突破为目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

专题二 智能化建设示范应用

1、方向一 智能制造车间/工厂试点示范

围绕临港支柱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及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总体目标,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软件、系统平台的集成应用,建设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车间,显著提升行业竞争能力,形成行业带动作用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至少应包括以下智能制造要素: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或车间物联网(IIoT)的车间/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的数字化建模、仿真和优化;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传感、通讯、控制、检测、装配、车间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高度集成;基于区块链和物联网交叉融合技术的物流与仓储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高效协同与集成等。

2、方向二 智能制造新模式

围绕临港培育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重点开展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运维服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在资源协同利用和制造服务增值等方面取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重点支持但不限于:

1)网络化协同制造

通过建立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实现企业间、企业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集聚与对接,实现基于云的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环节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实现产品市场需求、产品、制造、服务环节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显著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产品可模块化设计和个性化组合;建设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平台和各层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能提供用户需求特征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服务;产品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实现集成和协同优化。

3)远程运维服务

依托具有市场占有份额高竞争力强的产品、企业或单位的行业优势地位,建设标准化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自动诊断系统、故障预测模型和故障索引知识库,建立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应用传感物联、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R/VR等智能服务技术,实现装备设施的运行与健康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修复、优化运行控制和无人值守、备品备件与维修策略预测等,实现显著的服务增值效益。

3、方向三 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

通过支持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等方向建设项目与服务能力打造,培育临港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提升临港地区基于互联互通的智能制造、基于数据驱动的创新发展、基于组织创新的资源动态配置能力。重点支持但不限于:

1)新型工业网络

支持在重点园区、产业集聚区及周边区域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基础网络,支持应用5G网络、软件定义网络(SDN)、IPv6、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无线等技术升级企业内网,实现车间及现场环境多源动态数据感知与组网传输,提高互联互通和网络适配能力,促进智能化生产和服务应用。

2)标识解析应用

支持工业企业联合长三角相关单位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推广应用。支持企业接入相应行业或综合型二级节点,应用标识解析体系,集成企业信息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企业基于标识解析实现关键产品追溯、多源异构数据共享、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

3)工业互联网平台

支持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龙头企业建设独立运营的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行业设备接入、行业软件部署、行业用户覆盖等为重点,通过网络协同研发、供应链集成管理、产品远程运维、BIM精细管理等,实现面向特定环节的过程优化和质量控制、资源优化配置和制造能力精准交易;

支持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建设,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建模、工业APP等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实现多类型设备接入、多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多行业数据整合与共享,满足多类型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求。

4)工业信息安全

支持面向工业互联网设备、控制、数据等多层次、体系化安全需求的网络安全产品示范应用项目;

支持面向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安全仿真验证、风险评估、应急服务等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都市产业等重点产业,以及水务、轨交等城市生命线企业,对照国家、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开展安全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5)工业大数据应用

支持装备、能源、工业设计等领域骨干企业打造行业性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项目,面向复杂多元的制造场景,聚焦工业数据的采集交换、分析处理能力和以数联为核心的协同应用创新能力,支持建设行业机理模型库、工业知识图谱库或工业算法库;支持开展工业过程数据集成和创新应用,对行业工艺包和共性关键工艺过程进行知识化梳理、建模、预警和分析。

6)新型工业软件和工业APP

支持数据驱动的行业知识库等工业互联网环境中的软件工具开发与应用,传统工业知识的软件化、网络化、协作化转型升级和通用性强的工业软件,嵌入式智能控制系统等嵌入式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工业大数据挖掘、分析、处理工具。

支持面向工业互联网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运营维护、供应链、数据与知识管理、制造服务类工业APP,面向重点领域、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APP研发与创新应用,以及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工业APP应用及开发平台。

专题三 产业转型升级

1、方向一 智能制造提升改造

1)支持以智能装备应用为特征的自动化改造。支持企业利用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自动检测与装配装备、自动物流与仓储装备、自动加工单元等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升级。

2)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的智能化改造。支持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远程运维等环节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等改造;支持应用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等智能装备实现生产装备的预测性维护,形成智能柔性生产方式的改造。

2、方向二 人工智能赋能改造

1)支持制造工艺系统的人工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数控机床与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系统在加工制造、装配及检验等工序过程中的人工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生产线工艺过程的人工智能化应用及技术升级。

2)支持制造管理系统的人工智能化改造。支持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远程运维等环节集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及知识图谱等深度学习技术开展人工智能化改造;支持应用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等智能装备实现生产装备及系统的维护,加强人工智能集成及升级,实现高效智能的生产模式改造。

3)支持人机协作和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化改造。支持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工厂中的深度应用,促进人机协作;支持应用智能装备实现关键核心装备与关键智能部件安全自主可控,形成软硬件集成的人工智能应用及示范。

3、方向三 产业集群壮大改造

1)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支持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乘用车和商用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改造;智能网联汽车研发、试验及检测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以及关键试验能力建设等。

2)电子信息。支持集成电路设计及系统开发应用、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半导体材料等产业化改造建设项目;支持新一代互联网核心网络设备等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支持新型显示制造、关键材料、装备及核心零部件、LED芯片制造、封装等改造建设项目。

3)民用航空。支持飞机整机设计装配与测试、试飞系统及相关设备等改造建设项目;支持发动机整机设计装配与测试、机体部件、航空电子、航空机电等机载系统与设备、超精密加工关键零部件等改造建设项目。

4)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支持高端高品质药物、仿制药的产业化改造和质量提升,加快创新药物、高性能医疗设备和核心零部件等生产能力改造提升。生物制品领域,重点支持抗体药物、新型疫苗、蛋白及多肽类生物药等产品产业化改造;创新化学药物领域,支持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大传染病等领域药物成果产业化改造;医疗器械领域,支持数字医学影像设备、高端治疗设备、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械、临床诊断仪器等产品产业化改造。

4、方向四 企业内涵增强改造

1)支持技术高端化改造。包括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及运用科技成果进行改造。支持企业对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重大研发基础设施等创新载体的改造;支持通过购买技术成果在中间试验、工业性生产试验、重大产品或装备产业化等方面实施技术改造。

2)支持产业精品化改造。包括产品更新换代和质量提升改造。支持企业运用柔性化生产设备进行产品个性化定制的改造;支持对现有产品进行二次开发、更新换代的改造。支持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的改造。

3)支持特色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制造业领域优质民营企业、制造业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善现有生产设施,实现产业内涵式发展的改造项目。

5、方向五 服务制造转型改造

1)支持服务能力提升改造。支持企业开展提升与生产制造相关、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检验与检测、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等能力的改造;支持工程机械、特种设备、数控机床、精密仪器等企业开展提升服务支撑能力的改造。

2)支持供应链优化提升改造。支持企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物流装备,开展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的供应链改造;支持企业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进行面向客户的智慧供应链的改造。

6、方向六 绿色体系打造改造

1)支持绿色安全升级改造。支持企业应用清洁高效的生产工艺、设备,开展以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的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实施技术工艺先进、有效消除安全隐患的改造,支持清洁能源储存及保障能力改造。

2)支持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支持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过程中的技术改造。支持节能环保类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

3)支持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改造。支持实施提高水、物料、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综合利用水平的改造;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支持再制造示范应用。

专题四 高端装备首台突破

1、方向一 智能制造装备

1机器人。全自主编程、人机协作、双臂等工业机器人;消防救援、医用、智能型公共服务、智能护理、水下、教育娱乐服务机器人。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

2)增材制造装备。金属、非金属、生物及医疗个性化等增材制造装备。高光束质量激光器、高品质电子枪、大功率激光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等精密光学器件、阵列式高精度喷嘴/喷头等核心基础零部件。

3智能传感及控制系统。超高温温度和压力传感器、高端应变式传感器、精密位置传感器、化学生物传感器、智能温度传感器等智能传感器;分散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系统、嵌入式专用控制系统、非量化自平衡调节系统等控制系统。

4智能检测和装配装备。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在线无损检测装备;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激光跟踪测量、柔性可重构工装的对接与装配装备;智能化高效率强度与疲劳寿命测试与分析装备;全生命周期健康检测诊断装备;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故障诊断与分析装备等。

5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自动导引小车(AGV)、激光导引小车(LGV)、重载AGV、智能悬挂输送系统、智能仓库系统、港口堆场智能作业系统、港口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

6智能仪器仪表。测量仪器仪表、在线分析仪器、在线色谱仪、在线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电动执行机构和阀门定位器以及调节阀、激光流量计、物位仪表、在线材料性能试验仪器等。

7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集成机器人、数控机床、专用加工装备等硬件和软件的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

2、方向二 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工程平台装备、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装备、海洋能相关系统与装备、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海水养殖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装备、电力推进和智能控制等高端船舶配套装备。

3、方向三 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装备

1)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视觉系统、毫米波雷达系统、激光雷达系统、定位系统、多类别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等;智能决策系统:基于中央域控制器的决策系统、车载多核智能计算系统等;控制执行系统:人机智能交互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等;

其它智能网联汽车配套装备。

2)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等关键配套装备。

4、方向四 信息网络装备

基于5G的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网建设组网设备、接入网建设组网设备、网络优化和维护设备、工业互联网络运营设备等。

5、方向五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

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前端和后端生产核心装备。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单晶生长设备、薄膜生长设备、封装测试设备等。

6、方向六 航空航天装备

1)航空装备。新型涡扇发动机、新型涡轴发动机、新型涡桨发动机、新型活塞发动机、应用航空生物燃料的涡轮发动机等。

2)民用卫星装备。卫星通信应用设备、卫星导航应用设备、卫星遥感应用设备、卫星技术综合应用设备等。

3)无人机、通航飞机装备。固定翼和旋翼类无人机、轻型运动飞机、水陆两栖飞机等关键装备。

7、方向七 新能源装备

1)先进核电装备。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压力容器、大型铸锻件、关键泵阀等先进核能系统关键设备;仪控系统;乏燃料处理关键设备;基于核电装备的核岛和常规岛设备等。

2智能电网关键装备。智能型大功率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电力电子功率器件,智能输配电设备,大规模储能系统,智能电网相关控制设备等。

8、方向八 节能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

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土壤修复等新型环保装备;高效机电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装备;电子类、冶金类等废弃物综合利用装备;工程机械、开发矿山机械等再生成套设备;

9、方向九 先进生物医药相关配套设备

10、方向十 大型物流装备等

专题五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9128号